2015年中秋时节,华北平原大地,铺绿泛黄,玉米满浆,黄豆挂角,一片丰收景象。

河北省安国市通往明官店乡的公路上,一辆丰田轿车中速行驶,卷起的沙尘很快消失在广阔的原野。

车里坐着《中华辞赋》杂志副社长袁志敏,开车的是杂志社办公室主任周守平。他们是从北京去北徐辛庄看望《中华辞赋》的一位年逾古稀的农民读者,他叫平章鸿。

这也是他们第二次来看平章鸿。上一次是在2012年1月2日,告别的时侯袁志敏表示,下次我们再来看你。现在,两年多没有平章鸿的消息了,袁志敏放心不下。他刚从深圳回京,想到中秋放假,赶紧去看望平章鸿。

《中华辞赋》杂志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文学月刊。社长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总编辑是新华社原副总编辑、《半月谈》原总编辑闵凡路和《长篇小说选刊》主编顾建平。这样一份高端的文学刊物和一位老农会有什么关系,以至让副社长这样看重呢?

话还得从六年前说起。

2007年5月,闵凡路、袁志敏和原人民文学主编程树臻,原中国新闻学院古典文学教授周笃文、资深编辑黄彦等人,为弘扬传统文化,在北京经半年筹备,用香港刊号出版了以发表辞赋作品为主的《中华辞赋》杂志,当时由原文化部部长刘忠德担任杂志编委会主任,闵凡路任社长。

源于春秋,兴盛于汉唐的辞赋,与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比肩,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历史上辞赋大家灿若星河,辞赋名篇脍炙人口。但到了近代,辞赋文体走向衰落,以至断代。在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盛世,辞赋重兴,《中华辞赋》问世,正好印证中华民族自古有盛世作赋的恢弘气象。

杂志一经出版,广受欢迎,好评如潮。红学大师周汝昌读到杂志喜而赋诗,并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初,国学大家张伯驹先生、黄君坦先生和他曾想办一本韵文刊物,奔走呼号于政府上下部门未果,《中华辞赋》杂志的诞生是圆了他们的一个梦。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在刘忠德病逝后,接替担任杂志编委会主任。国学泰斗饶宗颐受邀欣然担任顾问。前后成为《中华辞赋》杂志顾问的还有任继愈、马识途、霍松林、叶嘉莹、沈鹏等国学大家和文化大师。

《中华辞赋》的编委和顾问团队阵容之强,杂志的辞赋作品质量之高,以及编排之美,让这本独树一帜的新期刊成为2008年中国的“辞赋文化”现象。

也许,平章鸿是这个现象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

2009年5月,一个身穿旧军装,风纪扣扣得紧紧的老人走进位于北京广安门外的《中华辞赋》社编辑部,他要找领导。杂志出品人兼副社长袁志敏在办公室接待了他。

来人自我介绍说:“我叫平章鸿,年过七十,现在是种植中药的农民,我特别喜欢你们的《中华辞赋》,办得非常好,非常好,我从头到尾读了好几遍。今天是专程从河北农村家里坐车来感谢你们办了这个杂志的。按杂志社上的地址,转了两个圈才找到这里”。

听他这一说,袁志敏心中感动。到编辑部来的有各地辞赋作者,有书法家、诗人,像他这样自己找来的老年农民读者是头一个。

袁志敏给他倒了一杯水,请他坐下说。

平章鸿端起水杯,轻轻用嘴唇泯了一下。

接着他放下水杯,从黑布包里掏出一本《中华辞赋》。杂志用旧塑料袋包着,边边被磨得起毛,显然它过了很多人手。

“办得非常好,非常好,总算有一个发表辞赋作品的阵地啦”。平章鸿对袁志敏又重复了一遍他说过的话。他把杂志摆在桌上,拿出很旧的一个笔记本,说,“有几个差错,我给你们改过来了,不知对不对”。

袁志敏“啊”了一声,感到好意外。

袁志敏伸手拿过杂志,是2008年第四期,本想问他这本杂志是从哪里得到的,看见平章鸿翻开杂志要指问题,便话到口边收了回来。

平章鸿用手指着36页“酒逢如已”,‘知’字写成‘如’字。“伯牙古琴”,‘鼓’写成‘古’字。

1.jpg

袁志敏凑在平章鸿跟前,认真听他指出差错。看到凡是他认为好的文章及改过的地方,盖有“平章鸿览宝”印章。

平章鸿对印章作了解释:“这是我阅读完后盖的,表示这篇文章或这本书我仔细读过”。

平章鸿还说,他读书有一个习惯,读书时要带印章。读到精彩处,重点处,他都会情不自禁地写上几句感想。平时一般只盖一个,觉得《中华辞赋》杂志太宝贵了,所以多盖了些章。

袁志敏把平章鸿改过的地方重新又看了一遍。待他的目光移到平章鸿脸上,看到老人一脸沧桑,一道道皱纹刻在额头,突然很感动又有点不理解。

难道这位老人跑老远就是为了告诉我这事,有没有其他的要求?

袁志敏看他不喝水,又给他换了一杯热开水,平章鸿还是只用嘴轻轻泯过放下了。

不知不觉,两人围绕辞赋文体谈了一个多小时。平章鸿始终也没有提个人的事。袁志敏直接问他,您带来辞赋作品没有。

平章鸿说,“我有那水平?就是喜欢,所以来看看”。

说到这里,他说该回去了。袁志敏要留他吃午饭,他说,要赶汽车,只有现在走才赶得上,今天一定要回到家的。

临走,袁志敏留下他改过的第四期,另给他一本新的,同时送他当年出版的新杂志,希望他继续关心,多提意见。

袁志敏一直把老人送到楼下大院门口,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马路的人流中。

又过了五个月,2009年10月,平章鸿又来到杂志社,但是袁志敏不在北京。平老告诉办公室的人,这是他看过的杂志,请交给袁社长。

袁志敏出差回来,打开平章鸿留下的杂志,六本杂志有他改过的十多处差错。跟上次一样,盖着他的“览宝”印章。

这样喜爱辞赋的读者一定要去看看。袁志敏突然心想,他对这位老读者多了一份牵挂。

从北京回家不久,平章鸿寄给杂志120元汇款,订阅《中华辞赋》一年。

他订阅的杂志每期都读完,发现差错就改正。盖印后,给袁志敏写信连同杂志寄来。信中,他自称是“《中华辞赋》的忠实读者和‘啄木鸟’”。

2010年、2011年两年,他给杂志纠错二十多处。编辑们由此知道了这样一位热心的老读者。大家一想到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们,校对更细心了,质量自然提高不少。

《中华辞赋》杂志品味高雅,编排精美,影响越来越大。叶选平、姜春云等原国家领导人,郑欣淼、沈鹏、李克穆、厉以宁、张勃兴、李栋恒、冯健、张岳琦、阎肃等领导和名人,或为《中华辞赋》杂志题词,或加入顾问团队。杂志高端活动不断,辞赋征文大赛频繁。2009年举办改革开放30周年诗赋征文大赛;2011年4月举办建党90周年诗赋大赛;2011年5月举办“中华辞赋首届北京高峰论坛”;与新华社CNC电视台联合摄制辞赋文学电视片《世界和平赋》等,进一步确立《中华辞赋》杂志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袁志敏一直牵挂着平章鸿,《中华辞赋》社凡有大型活动,都要告诉平章鸿。每接到袁志敏的电话,平章鸿就十分兴奋,每每用钢笔写信寄到北京。有一封信里以《老书虫》为题写了一首诗:

诗词歌赋宫调曲,经史子集骈散章。

年青无缘进学府,年老补课读赋忙。

2011年5月30日,中华辞赋北京高峰论坛开过,袁志敏把论坛成功举行的消息用座机电话打给平章鸿。当他得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通过秘书打电话对论坛表示祝贺时激动万分,一晚上睡不着,夜里写诗抒怀:

传统文化各不同,古辞彷徨几度空。

喜闻论坛宣贺电,神州万里赋彩虹。

几年的往来,袁志敏把平章鸿当成了一位可敬的长辈,一位亲切的朋友。他决定要去老人家里探望。

2012年1月2日,袁志敏和周守平开车前往河北安国看望平章鸿。进了安国市城里才知道,北京到这里一个单程就是200多公里。安国城里到北徐辛庄还有十多里。

已经快到中午,两人在县城吃了午饭。然后边走边问,快到北徐辛庄,远远地看平章鸿和家里人在村头迎候。

平章鸿家是个大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昨天他就叫儿女们对接待作了精心安排。担心北京人听不懂安国话,特地请村里会讲普遍话的语文老师来作翻译。

堂屋正中八仙桌上,摆了一堆水果瓜子。袁志敏送上带来的礼品及新杂志,说我们代表辞赋杂志全体同志来看望您,感谢您对《中华辞赋》的关心支持。平章鸿很激动,握着袁志敏的手说不出话来。他的儿子在一旁说,俺爹听说你们来,一夜睡不着,尽翻你们的杂志看。

2.jpg

副社长袁志敏(左)给平章鸿(中)老先生倒茶


两人边嗑瓜子,唠起家常。袁志敏问他第一本《中华辞赋》杂志从哪里得到的。平章鸿说,2008年10月份,他在市医院住院,在公园散步时,看见一个人手里有本《中华辞赋》杂志,他跟那人走好远,才对人家说想看他手里的杂志。那人就给他看了,看过还舍不得还,要那人卖给他。那人看他是个爱书的人,就把《中华辞赋》杂志送给他了。在医院他就读了一遍。回到家里,从头到尾又读了一遍。本来他是想写信告诉杂志社这几个地方有错,但是他太想知道办这杂志的是些什么人。他还说,从这里坐公共汽车到北京五个多小时,怕上厕所不方便,从早晨到中午他都没喝水。袁志敏这才想起,初次见面给他倒水时他为什么只沾沾嘴唇,原来是这个原因。

平章鸿的四合院有一间厢房专门放着藏书,他请袁志敏参观。娓娓讲述着他的经历。他幼小只读过私塾。因为有点文化,也在城里做过十几年的公家人,因为喜欢自由生活,就回家当了农民。在家种种中草药,种田。尽管在农村,他对诗词歌赋的爱好没有变。喜欢读书,特别是古典书籍,走到哪买到哪,带到哪。在一旁当翻译的老师说,平章鸿在我们这里是有名的贤达人士,知书识礼,能诗会文。

走进厢房,袁志敏着实一惊。几面墙的书柜,分文学、政治,科技放得满满的。古诗词一类专门摆了几个柜子。袁志敏一眼就看到一本《汉代辞赋选》摆在中间。平章鸿喜欢辞赋不是作秀,是真喜欢,真爱好。

平章鸿(右)带副社长袁志敏(中)参观他所收藏的书籍

分别的时侯,袁志敏看到平章鸿对他和周守平恋恋不舍,就说,“下次抽时间再来看您。您要保重身体,看着我们中华辞赋发展”。

平章鸿两眼含泪,握着袁志敏的手久久不放,依依不舍,袁志敏已把平老当做自己的长辈,心里也觉得难舍难分。

过了两个月,袁志敏接到平鸿章儿子电话,说他父亲得病了。又过了几天,收到平章鸿的来信,谈了他对送来的几期杂志的意见。信尾说,他身体不允许他多看书,不能再给《中华辞赋》杂志提意见了,等身体好了,他还要看的。

看完信,袁志敏立即给他儿子打电话,说平老病情严重时一定要告诉我们。

2013年初,《中华辞赋》杂志在社会上和读者中影响越来越大,几经商榷,由郑欣淼、廖奔、何建明、闵凡路、吴昊、周笃文、袁志敏、黄彦、敢峰、程树臻、林岫等十一人联名致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表达了公开出版《中华辞赋》杂志的诉求和愿望。

2013年1月29日,在中央领导的关怀支持下,中国作家协会领导直接推动,2013年12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文,同意公开出版《中华辞赋》杂志,正式获得国内出版刊号,在全国公开发行。

2014年3月26日,《中华辞赋》杂志在央视梅地亚新闻中心举行新刊出版媒体见面会。新华社、光明日报、文化报等中央媒体到会报道。

《中华辞赋》的创办者们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历经艰辛,精心耕耘,不吝付出,锲而不舍。辞赋走上了文艺舞台,走上了电视,飞上了太空,在白山黑水,大江南北及地震灾区留下了碑文辞赋。社长、总编辑和副社长一班人没有忘记中央领导的关怀,没有忘记文化大家们的支持,更没有忘记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呵护。

于是出现了袁志敏第二次看望平章鸿感人至深的一幕:

袁志敏和周守平在2015年9月26日上午九点从北京出发,事先也没有联系,准备给老人一个惊喜。到了安国市给平章鸿家里打座机,说是座机已注销。他们找出平章鸿订杂志汇款单上留下的手机号。打过去,接电话的是平章鸿的孙子。袁志敏说,我们是《中华辞赋》的,到了安国,要去看你爷爷。

他孙子说,“我爷爷已经去世了”。

袁志敏心猛一沉,不觉“啊”了一声,略一停顿,说,“我们还是要看看他老人家吧”。

他孙子说,“那我让我爸在村头接你们。”

到了老人家里,袁志敏埋怨平章鸿儿子,说,“我不是跟你说,你爸病情要告诉我们的嘛,你看你”。

“我爸不让我告诉你们,怕你们来。耽搁你们的时间”。

“他什么时候走的”?

“2012年4月走的”。

袁志敏想,他们是2012年1月来的,实际上只过了两三个月老人就走了。他很内疚没有多打几个电话,没有和老人见最后一面,他是答应过老人还来看他的。

这一次,袁志敏给平章鸿带来了2014年国内正式创刊以来的杂志,还有一本自己签名的《中华辞赋》创刊号,特地来告诉老人这个好消息的,没想到辞赋虽在,人却阴阳相隔。

袁志敏坚持到老人坟头把这本杂志送给他,要亲口跟他说说我们的杂志。

坟地离平家,有四五里地,穿过几片一人高的玉米地就到了,坟立在一块花生地的中间。大家走到平章鸿坟头,平章鸿儿子说,“爸,北京《中华辞赋》的领导来看你了,你该高兴了”。

平章鸿儿子点燃纸钱,袁志敏将2014年《中华辞赋》创刊号扯开,放进火焰里。他神情肃穆,边烧边说,“平老,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下,我们杂志有了国内刊号,今天,我把这本杂志给您带来了,让您看看。”。还说,“上次来看您,您身体还好,没想这么快您就走了,感谢您对我们杂志的关心,您在那边,还要像过去一样关心我们。”

5.jpg

副社长袁志敏(右)在平章鸿坟前烧寄《中华辞赋》创刊号


听袁志敏这么说,平章鸿儿子在一旁流泪。

火苗渐渐熄灭,袁志敏站起来,对平章鸿的坟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一阵风卷来,未烧尽的纸灰飞舞,平章鸿儿子说,“我爸收到你们杂志了,他在笑咧。”

一位深深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农民,一位热诚关注《中华辞赋》的老人走了,回归了养育他的黄土地。看着野草覆盖的土堆,袁志敏想起这位虽与他萍水相逢,却因《中华辞赋》结缘的老人的一幕幕往事,既惆怅,亦快慰。这位扎根沃土的普通农民,与众多的炎黄子孙一样,正是《中华辞赋》生长的根啊!只要我们牢牢地扎根乡土,《中华辞赋》必定会根深叶茂!

令袁志敏及他们同事们欣慰的是,《中华辞赋》杂志的成长不但有广大基层读者的支持,更有中央领导的关怀。正如2016年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给《中华辞赋》总编辑闵凡路的亲笔信中写的“《中华辞赋》作为文化平台,集聚了一大批能诗善赋的能者,对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功莫大焉”。马凯同志在给杂志社副社长袁志敏的信中写道:“知您与凡路、笃文、黄彦等老先生为创办《中华辞赋》所做的贡献,令人感佩。我们的民族多么需要多一点把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作事业,并不懈为之奋斗的人啊!诗词赋都是心灵的窗口,也是交友的桥梁。《中华辞赋》每期必读,题材广泛,能者云集,颇有惊异之感。祝越办越好!”

返京路上,车窗外掠过一片片丰收的田野,耳畔响起“在希望的田野上”动听的旋律,平章鸿老人期盼《中华辞赋》发展的眼神,中央领导的殷切鼓励的话语,激励着袁志敏的斗志。他感到身上有力,脚下有根,前进有方向,发展有动力。八年风雨,艰苦备尝。但袁志敏和他的伙伴们执着地守望着《中华辞赋》这块文化阵地。终于迎来《中华辞赋》百花园姹紫嫣红、绚丽多姿的盛况。能够在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再苦再累也值!

 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