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闵凡路总编辑,尊敬的袁志敏副总编辑,尊敬的王德艳主任,亲爱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诗词歌赋创作和爱好者朋友们:

感谢主办方安排我在这里发言。

640 (2).jpg

今次新华社教育培训基地学习,让我兴奋,兴奋的是拓宽了知识视野,增加了文化库存;当了解到袁志敏先生创办《中华辞赋》杂志的艰辛历程,令我感动,感动的是袁先生的文学情怀和作为一位企业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有鉴于此,我谨借此机会,谈一谈学习体会和几点建议,敬请名家大师和朋友们批评指正。

一、心得体会

本次培训,是辞赋文学创作最高层次的学习。课程安排十分紧凑,学习内容丰富全面,授课老师资深望众,豁达、智慧、渊博而谦逊。

640 (6).jpg

通过学习,我认为辞赋不是孤立的文学,她是文学种类的一个类别,属于中华灿烂文化的同族。闵总编传授的“诗词歌曲赋,本是同根生”,便是最精辟的诠释。

640 (7).jpg

辞赋在文学领域的各类体裁、各种形式的文章篇什、鸿鹄巨制,无所不有辞赋骈句的暗影。包含小说、散文、戏曲、戏剧、影视剧本、语言类节目台词、演讲稿等,放一首小诗,拈一段辞赋,遣一副对偶,都会增加作品的风韵,增强受众对作品的记忆,提升作品的质量,加速作品的传播,扩大作品的影响。

640 (9).jpg

640 (10).jpg

二、几点建议

第一、创造性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辞赋瑰宝。如同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一样,辞赋不应完全拘泥于传统复古的写作风格和方法,应当向同门多艺、同宗多支、同族多元等方向发展,以期呈现多彩斑斓的辞赋景象。

我们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时,既要具有古代文化的文风韵律,又要推陈出新,充分发挥现代人的聪明才智,丰富的想象能力,以资创造并留下不同时代文化的风格特征,显示人类进步的历史印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640 (5).jpg

第二、抢救性地培育辞赋创作和爱好者新人,政府高度重视关切,政策措施鼓励,财政资金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支持;教育部门写进全日制教育教学大纲学习,从小学开始开设辞赋课程,进行常识性教育,一直到大学文科增加辞赋科目选(必)修课学习或纳入读书目录;媒体舆论创造良好氛围,社会掀起学习辞赋的热潮和激情。

提升国民传统文化涵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把民族的文化精粹发扬光大。

640 (11).jpg

第三、竭诚办好中华辞赋研讨培训班,培育辞赋创作新人。培训质量稳定提高,教学内容以传统为主,引领鼓励创新;办班频率周期宜两月一次,根据教育培训难易程度,划分层次,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方法上的灵活性和方便性,以中华辞赋杂志社统揽全局,把中级培训下沉到省级,初级培训放在市县级。

第四、大力宣传《中华辞赋》杂志,把全国唯一的辞赋兼容诗歌、捧高老人培育新人的杂志,势必做到国内家喻户晓,世界华侨华人闻名知悉。因为辞赋是传统文化瑰宝,是国学精粹,杂志是展示瑰宝和精粹的载体;尽力办好《中华辞赋》杂志,把她办成文化人自愿必读、爱不释手的精神食粮。

第五、建议成立《中华辞赋学会》或《中华诗词歌赋文化研究会》,中华辞赋杂志社责无旁贷,应当挺立潮头,勇于当先。有了辞赋学会或研究会,才能将同类仁人志士聚合在一起,研习摸索交流辞赋创作经验,从而为弘扬光大中华辞赋文化的经世伟业,奉献力量。

谢谢大家!

稿件来源:澎湃小平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