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通讯开栏语
辞赋欣欣,人才济济。辞赋文化,呈蒸蒸日上之势。
辞赋文化公众号与辞赋文化网,今开《辞赋通讯》栏目,旨在联络感情,沟通信息,繁荣创作,增进友谊。编者、作者、读者尽可在此间徜徉、寄语。编辑部活动告知,各地方辞赋信息,作者感言,读者评议,文字图片短视频,形式多样,长短不拘。欢迎来稿,不胜感激。
来稿发送至cfwh2007@163.com。(投稿请标明:《辞赋通讯》栏目)
(一)郭晓勇,是一位在现代诗坛有影响的诗人,也是《新时代中国赋》编委会副主任。作为新华社记者,他曾参加海湾战争采访,任新华社赴海湾前线报道组组长,新华每日电讯报副总编辑,新华社黑龙江分社社长。曾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
代表作有《扑不灭的反抗烈火》《硝烟下的繁荣》《征战硝烟——海湾战争采访纪实》《历史性的时刻——中沙建交纪实》《我的三个父亲》等。诗歌有《红叶颂》《胡杨颂》《母亲是一条永远流淌的河》等。翻译代表作:《迷》《再见吧,北京》(外译中)及合译《陈毅诗选》(中译外)、小说《十三少年历险记》、诗集《字符与色彩》(外译中)等。
左起:郭晓勇、闵凡路、赵德润、王曙章
《诗人名典·在人间》常务副总编张省吾如此评论郭晓勇的诗:在贝鲁特的硝烟与北京的红叶之间,在战地记者的速记本与诗人的素笺之上,郭晓勇用四十载春秋书写着双重身份的生命史诗。这位亲历海湾战争的前线记者,这位将陈毅诗魂译向世界的文化使者,其诗歌创作犹如在历史褶皱中绽放的沙漠玫瑰,以战地记忆的粗粝质感,包裹着东方诗学的温润内核,在时代的断层带上构建起独特的诗意空间。
(二)《一眼千年看洛邑:洛阳老城人民文旅的理论探索与成功实践》新书发布会,4月7日在洛阳老城区举行。新书作者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新华社河南分社老社长、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赵德润先生。
新华社原副社长马胜荣、中国外文局原常务副局长郭晓勇,新华出版社总编辑王永霞等相关专家学者以及洛阳老城区相关负责人与会。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新时代中国赋》编委会副主任赵德润
赵德润介绍了该书的创作历程。他表示,近年来他多次到老城考察“洛邑古城火爆出圈”的文化现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著了《一眼千年看洛邑:洛阳老城人民文旅的理论探索与成功实践》一书。书中“人民文旅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凝聚人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理念,通过创新性实践,成功将洛阳老城的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对全国文旅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三)军旅诗人马中立,医者仁心,诗者赤诚。他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曾任空军总医院院长、空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工作之余,坚持诗歌的学习和创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新时代中国赋》编委会编委。
他的诗歌创作体裁广泛,新旧体兼顾。作品既有格律诗词,又有新诗和歌词,《解放军报》《中国民族报》《空军报》《中华诗词》《中华辞赋》《词刊》《音乐天地》等报刊杂志,以及《今日头条》《搜狐》等刊登。著有诗集《石榴花开红又火》。
马中立的诗歌创作根植于军旅生活。《王海大队英雄礼赞》《我爱南海蓝》《嫦娥是首歌》《找北斗》《浩瀚星空一艘船》《问天》等系列作品,充分反映了作者的“空天不了情”。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有作品入选《百年诗颂》《诗颂新时代·歌咏感动中国人物》等诗词集。歌词“初心不忘”被作曲家、歌唱家谱曲演唱。近期的创作的组诗《塔克拉玛干》《念奴娇·贺天山胜利隧道顺利贯通》分别在《新疆日报》《中国军号》发表,反映了作者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四)年青辞赋作者马璐璐,是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税务系统公务员,也是中华辞赋高级研讨班学员。
马璐璐
近年来他在工作之余倾心于辞赋创作,写了不少大赋,部分作品在全国辞赋征文大赛中获奖。《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赋》入选《中国共产党百年百事赋》。《环保中国赋》2021年荣获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第二届全国生态文明原创诗赋征文优秀奖。他的《抗击新冠赋》《中华复兴赋》《宁夏赋》也获得好评。
(五)【新书推荐】南振中著《学习点亮人生(增订本)》。
本书主要有九讲,依次为把学习培养成为一种个人爱好;忙人学习主要靠自我加压;断绝退路才能置之死地而后学;学习主要是为了寻找启发;既读有字的书,又读“无字天书”;既要学以致用,又要学以备用;“本领恐慌感”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学习计划应以人生志向为指导;“学到老”不容易。
通过作者激情的演讲,告诉读者一个道理,就是一个人的能力水平,绝不会因为职务的提升和岗位变动而自动提高。现代人要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余坚持学习,必须克服“学习疲劳症”,办法之一就是把学习变为一种需求,进而培养成为一种爱好。学习的乐趣不仅在于打破“眼界局限”、拓展“认知空间”,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平凡的工作中把“无效奉献”转化为“有效奉献”,达到“奉献、贡献、造诣”的和谐统一。
编辑推荐
作者以朴实的语言、独特的视角、真实的经历,详尽阐释了学习与人生的密切关联,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好评。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与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国家图书馆于2012年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在全国各地各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网上评价和基层评价,《学习点亮人生》被评为“优秀教材”。
作者介绍
南振中 1942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灵宝市。1964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同年8月进入新华通讯社从事新闻工作,先后担任山东分社农村记者、副社长、社长,新华社总编辑室副总编辑、总编辑,1993年4月担任新华社副社长兼总编辑室总编辑,2000年6月至2007年8月担任新华社总编辑。2003年3月至2013年3月担任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4年11月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选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1年12月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
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我怎样学习当记者》《记者的发现力》《记者的眼睛》《记者的思考》《记者的战略眼光》《与年轻记者谈成才》《亲历中国民主立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言实录》《大学该怎么读——给大学生的75封回信》《南振中作品选》《南振中文集》。
本栏目主编:王德艳